随着河南灵宝城烟遗址发掘的推进,一座制陶业特征显著的仰韶早期聚落揭开面纱,房址、陶窑、经淘洗加工的细泥块及大量草木灰、烧土等,为研究仰韶早期山区小遗址的聚落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遗址出土陶窑31座,其中一座竖穴式升焰窑堪称同时期‘最先进’,窑室底部一周有11个圆形火眼,火门、火膛、窑箅等结构完整,是迄今发现保存最好的仰韶早期陶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灵宝城烟遗址发掘领队魏兴涛说。
河南灵宝城烟遗址出土的仰韶早期器物(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河南灵宝城烟遗址发现的仰韶早期陶窑(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河南灵宝城烟遗址出土的仰韶早期器物(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的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发达的制陶工艺为人熟知。这一时期的彩陶色彩绚丽、图案丰富、绘画手法高超娴熟,达到中国史前彩陶文化的巅峰。
灵宝城烟遗址发现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数量最多,褐陶和灰陶较少。出土陶器的纹饰以绳纹为主,还有少量黑彩宽带纹、三角纹等。
“以往发现的仰韶早期陶窑形制小,结构简单,多为横穴窑。竖穴升焰窑结构更合理,火用效率有所提高,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来的陶器质量也更好,质地更坚硬。”魏兴涛说。
魏兴涛表示,窑箅构造进一步增强火用效率。“早期的陶器烧造是堆烧,把陶器直接放在火堆里烧。窑箅就像蒸馒头的箅子一样把陶器支撑起来,用的是火焰温度最高的外焰。”
据介绍,窑箅普遍出现于龙山文化、商、西周时期,战国时期有了窑床式陶窑,容量更大,原理依然是用外焰烧造。具有窑箅的仰韶早期陶窑并不多见。
2019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灵宝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灵宝城烟遗址进行发掘,共发掘面积4600余平方米,是近年来仰韶早期遗址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房址大多保存较差,出土遗物不多,未见灶等生活设施,表明居住者身份为平民,加之与制陶相关的遗存丰富,这里有可能是一处以制陶为业的聚落。”魏兴涛说,遗址还发现少量由6至8个柱洞或柱础围成的圆形或近方形区域,筑造讲究,可能是存储粮食等用的高仓。
中国纪年公元1182年是12世纪80年代。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赵眘。年号为淳熙九年。 中文名 公元1182年 外文名 one thansand one handred and eighty-two 时间位置 南宋淳熙九年 本...
2020-05-30602阅读全文 >>虽然您可能对星际之门持怀疑态度,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这些是存在的,他们尽可能去找到这些答案。下面网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10个古代遗址的传说之门。 太阳之门 这位于...
2020-05-30287阅读全文 >>公元1158年,南宋绍兴二十八年。讲述这一年的历史建筑、通鉴记载、本年年表和历史大事。 中文名 公元1158年 纪年 戊寅年(虎年) 别称 金正隆三辽绍兴八南宋绍兴二十八 1158年历史建...
2020-05-30160阅读全文 >>总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因此在我国各地都陆续发现过很多文化遗址,在这些文化遗址中,最出名的就要数三星堆文化遗址了,据说到现在为止,考古队不敢继续发...
2020-05-301063阅读全文 >>朝阳洞 遗址 位于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果香峪村西北的小山接近山顶处,为2015年开展天津地区旧石器 考古 重点调查时发现,经初步探掘,曾在洞口采集到旧石器石 制品 10余件。 ▲朝阳洞1号 洞穴 遗址 朝阳洞遗址海拔270米,洞口朝南,背风向阳,视野开阔,具备适宜古人类生存和活动的自然环境条件。为更全面系统了解该处旧石器洞穴遗址的 文化 面貌特征,确认洞穴堆积的...
2020-05-3075阅读全文 >>记者17日从四川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近日德阳旌阳区一施工 现场 发现 古墓,旌阳区文管所接到报告后,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 进行 查看,并对 墓葬 进行 抢救 性发掘,经过对墓室等情况的清理和鉴定,确定为明代石室墓。 抢救性发掘现场。 旌阳区文管所供图 一号墓室发现的器物。旌阳区文管所供图 据介绍,3月13日晚,德阳市旌阳区文管所接到双东镇干部电话报告称,...
2020-05-30889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