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如何起源发展一直备受关注,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也表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确确是黄河文化之根。”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
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近年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连续进行考古工作,经多位知名考古学家实地考察和研讨论证,认为这是距今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因位于河洛中心区域,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这是2019年8月27日拍摄的双槐树遗址(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2019年8月27日拍摄的双槐树遗址。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双槐树遗址出土的“曲腹钵”(4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双槐树遗址出土的陶罐(左)、陶鼎(2019年8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4月28日拍摄的双槐树遗址内用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双槐树遗址出土的陶杯(4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4月28日拍摄的双槐树遗址。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2019年8月27日拍摄的双槐树遗址(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双槐树遗址出土的骨针(4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双槐树遗址出土的“家蚕牙雕”。 新华社发
这是4月28日拍摄的双槐树遗址。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在发布会上介绍双槐树遗址。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2019年8月27日拍摄的双槐树遗址(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在发布会上介绍,河洛古国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3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3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3处夯土祭祀台遗迹、与重要人物居住的大型建筑融合的用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艺术品、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道路系统等,并出土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
北京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等专家公认,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而且该遗址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周边多个遗址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表明,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发展模式”,崇尚中心和文化包容,重视民生、农桑,不过分地把创造的社会财富贡献给神灵,而是更多地投入社会再生产。这一模式的主体在后代被主流政治社会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最为代表性和引领性的主流发展模式和思想。
专家们认为,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性思维,规模宏大的高等级建筑,严谨有序的聚落布局,中国地理中心最早城市群中的核心位置等,双槐树遗址所表现的内涵尤其是社会发展模式和承载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北斗九星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等王朝文明所承袭和发扬,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正是赖此主根脉而绵延不绝。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近日,中国科学家宣布利用我国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俗称:“天眼”望远镜),在武仙座球状星团(M13)中发现一颗脉冲双星。相关论文即将发表在国际著名...
2020-05-30902阅读全文 >>大年初三的习俗有哪些呢?大年初三又该吃些什么呢?大年初三的习俗 1、...
2020-05-30297阅读全文 >>这两天,由于各地防疫政策纷纷做出了重大调整,检测试剂盒一时成了紧俏物资,价格大涨不说,很多地方甚至一盒难求,类似下面这样的对话,也经常能在微信群里见到。很多地方也确实有钱都...
2022-12-1848阅读全文 >>猫是现代 人类 非常熟悉的 动物 ,它们与人类伴生历史久远。近日,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武仙竹科技 考古 团队发表的《河南新乡宋墓家猫骨骼 研究 》,刊载于《第四纪研究》2020年第2期动植物考古与环境考古专辑,研究发现了中国考古中目前发现的首例 宠物 猫,引起学界和公众的浓厚兴趣。我国此前动物考古研究有关宠物的发现为空白,新乡宋墓出土我国考古中第一只可以确定为宠物的...
2020-05-30526阅读全文 >>新华社天津2月28日电(记者周润健)3月,天象精彩。天文专家介绍,“月合毕宿五”“年度第二大满月”“三星会月”“水星西大距”“金星东大距”等天象将轮番上演。3月2日,一轮上弦月将...
2020-05-30167阅读全文 >>北宫 遗址 发现 于20世纪90年代,位于汉长安城直城门大街北225米,雍门大街南35米,厨城门大街东50米,安门大街西40米,宫墙南北长1710米、东西宽620米,周长4660米,面积106万平方米。其正南为武库遗址,东部与长乐宫相邻,西南与未央宫相望。历年来在北宫开展的考古工作很少,北宫的形制布局和内涵不清,为了推进北宫遗址的考古学研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
2020-05-30454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