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女人们就如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镶嵌在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而花木兰绝对算得上里面最让人侧目而视的一颗。
广为传颂的《木兰辞》,最早见于《故今乐录》,穿越千年依旧朗朗上口,向后人们讲述了奇女子花木兰,代父从戎,历经生死沙场十年,凭借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在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最后荣归故里的传奇故事。
为什么木兰要替父出征?
因为当时花木兰的国家,北方边境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朝廷不堪其负。故决心扩充军队以应对边患,但常年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尤其是兵源已经严重不足,故只能发动强制征兵的行动。
朝廷规定凡家有成年男子,必出一丁入伍。当时花木兰弟弟尚处年幼无法应征,而父亲早已年迈力衰,一旦入伍,必定有去无回,为了保全父亲生命,无奈之下作为家庭长女的花木兰,只好冒用父亲的名义,替父出征。
但真实历史上,关于花木兰的生平的记载史料不甚了了,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关于姓氏,翻阅历朝历代以来的相关史料研究,花木兰事实上并不姓木,而姓魏。关于出生时期,一说她生于南北朝北魏太武帝年间,还有一说她是隋恭帝年间生人,前后时期跨越足有百年。花木兰出生地,说法就更加多了,四川阆中,河南商丘,陕西延安都是花木兰可能的出生地。
读完《木兰辞》,一般都有这样的两个疑问,一、打仗从来都是男人的事儿,花木兰是怎么能应征入伍的?二、花木兰是怎么能在男人扎堆的军队中隐藏自己是女儿之身这一事实的?
虽然诗中做后一句做一点简单的解释,但毕竟男女有别,作为女性有时候多有不便,究竟花木兰是怎么做到隐藏身份的呢?其实结合史料,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
翻阅资料可以发现,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实行的是府兵制度,征兵时往往是以村为单位进行募兵。也就是说花木兰,朝夕相处的战友大部分都是同村的亲戚好友,平日肯定对她隐藏身份提供了莫大的协助。
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民风相当开放的时期,男女交往没有后来那么多的讲究,对于着装也是比较开放,并没有什么严格要求,男女没有太分明的界限,女子如果不用胭脂水粉,风吹日晒的,加上穿着男装,看起来与男子无不同,不像现在的女子个个精心装扮,古代的差异化没那么大。后宫的女子有条件争奇斗艳,百姓的女儿一般都灰头土脸,再穿上男装,整一个假小子,很难辨认的。
而且那段时期,常年兵荒马乱,百姓多忍饥挨饿,因此绝大多数的人长得比较的消瘦。再加上入伍后,木兰穿上和别的士兵一样铠甲,更不会被人们发现,从而顺利的逃过旁人的眼睛。
而且在多年以前花木兰的父亲原来在军中有一定的职务,故此次征兵,木兰的父亲才会被可汗亲自点兵。木兰冒名接替父亲,入伍时可能是军官,而军官一般都是有独立军帐的,这就给她留下了一部分的私密空间。
由于花木兰从小习武,入伍后凭借自己一身好武艺,奋勇杀敌,体型上估计也是健硕的,花木兰在行伍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从而赢得部下的尊重和上级的赏识,确立了自己比普通男人更加勇猛的个人形象,打消了一部分人的怀疑。后来随着局势的发展,逐渐花木兰从基层军官逐步晋升为指挥官,地位提高,也就没人敢当面质疑她的身份。
其实就算有人怀疑过她的身份,怀疑她是女儿身,但也无人敢揭穿她,毕竟她是上级,谁敢去问呢?难道问完还要查验不成?所以此事即使知道的人,也装不知道,而打仗时士兵多得如过江之卿,谁会特别在意一个人到底是不是隐瞒了身份呢?
关于花木兰的结局,《木兰辞》中呈现了一个幸福的故事,但查阅资料发现关于花木兰结局说法颇多。
根据《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记载,军队凯旋归来后,皇帝在得知花木兰的真实身份后,不仅没有追责,反而要将她纳入后宫,木兰不肯并以死拒之,自杀而亡。
而根据《隋唐演义》记载,花木兰征战十余年凯旋而归后,皇帝要对她封赏。但一旦接受封赏,那自己女儿之身的的秘密就再也无法隐藏,迫不得已只好向皇帝主动认罪,皇帝得知后,非但没有治木兰的罪,反而要给她加官晋爵。此时的木兰却无心做官,便婉拒了皇帝的任命,回到了家乡并从此隐姓埋名,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
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中华文化中最核心“忠”与“孝”,备受后人的推崇,就像西方文化中圣女贞德一样,作为女性的杰出代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多地仍有木兰祠与木兰庙用来纪念这位巾帼女英雄。
上一篇: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何独留下卫国
下一篇:唐伯虎真的有九个老婆吗
关于尼斯湖水怪之谜,一直都是人们饭后茶与争论的话题,而网小编,在此之前也曾经发布过不少,关于尼斯湖水怪的文章,把这些内容总结一番之后,发现所有观点和结论,也都仅仅...
2020-05-30328阅读全文 >>今年微短剧市场爆款频出,正在腾讯视频热播的国潮新短剧——《神女杂货铺》以“元宇宙”数字人概念为载体,掀起了古装爱情穿越剧的热潮。《神女杂货铺》讲述了现代千金成苏叶,穿越进入经商游戏的古代世界野狼国...
2023-06-196阅读全文 >>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科学家团队在临夏盆地中新世晚期地层 发现 一件距今约600万至900万年的沙鸡 化石 ,是目前已知亚洲最古老、保存最完整、且具有关联骨骼的沙鸡化石,为了解当今中国沙鸡特别是西藏 地区 沙鸡的演化、青藏特有的高原生态系统及特有物种提供了关键证据。 古生物领域这一重要发现及研究由中科院古...
2020-05-30875阅读全文 >>1193年是公元1193年,南宋绍熙四年,又称金明昌四年。 中文名 1193年 年代 南宋绍熙四年 特指 公元1193年 记载 通鉴记载 1193年中国纪年 公元1193年,南宋绍熙四年 1193年通鉴记载 光宗循道...
2020-05-30951阅读全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就有这么些动物被称为人面动物,倒不是说它们也像我们人类一样也长了张人脸,而是指身它们身上的某部分,很像人脸的动物,因为人面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身上的...
2020-05-30434阅读全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海洋动物外,其余的大部分动物都是靠四肢活动的,包括和人类很接近的类人猿,也是靠四肢活动的。 那么,大家是否又知道,在世界上还存在...
2020-05-30530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