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是跟随朱元璋一同征战天下的人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在朱元璋成为皇帝的路途中,可谓是劳苦功高。然而,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却并没有把宰相的位子留给刘伯温,而是给了另外一个人,这是为什么呢,刘伯温一路出谋划策,为什么无法得到明朝宰相的职位?如果不是刘伯温,那么在朱元璋心里,究竟是谁能够当得起宰相一职呢?
刘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刘伯温是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而且,如同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一样,刘基则是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比如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不过,在刘备建立蜀汉后,诸葛亮成为蜀汉的丞相。与此相对应的是,刘伯温至死都没有成为明朝的宰相。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刘伯温为什么没当上宰相呢?
首先,在明朝初期,是有丞相一职的,不过是在胡惟庸之后,朱元璋才废除了丞相一职。当然,对于明清时期的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也被史学家称之为“宰相”。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为什么不让功劳很大的刘伯温当宰相呢?对此,在笔者看来,第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有比刘伯温更适合当丞相的人,也即李善长。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李善长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公元1370年,李善长被晋升为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相对于半路跟随朱元璋的刘伯温,在朱元璋还未起家时,李善长已慧眼识英雄,从众多豪杰中选择了朱元璋作为辅佐的对象。两人可谓一起白手起家,打拼出一份基业。换而言之,从资历上看,李善长要高于刘基。并且,在明朝建立前,李善长负责的就是类似丞相的工作,比如帮助朱元璋处理好各项琐事杂事等。
与此相对应的是,刘伯温扮演的军师角色,则更多是要从大局出发,关键时刻为主公出谋划策。换而言之,和李善长高超的协调能力、统筹能力比起来,刘伯温更适合出谋划策,也即不适合担任宰相一职。对此,在《明史•刘基传》中,刘伯温也自我分析了自己不适合担任丞相的原因。按照《明史•刘基传》的记载:帝曰:“吾之相,誠無逾先生。”基曰:“臣疾惡太甚,又不耐繁劇,爲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無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諸人誠未見其可也。
最后,在和朱元璋的对话中,刘伯温说出了自己不适合当丞相的原因:一是疾惡太甚,二是不耐繁劇。对于刘伯温来说,性格上嫉恶如仇,容易情绪化,而且不喜欢处理繁重的事务。在这一点上,刘伯温显然不如李善长适合担任丞相。对于丞相之人,显然需要像诸葛亮这样性格的人,也即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就朝廷的事务,不管事无巨细,都需要关心。总的来说,虽然不是宰相之才,但是这不妨碍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比如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说起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父子三人,真的是能隐忍,善谋略,将曹魏的江山收入囊中,最终三国归晋。可能是因为这三个人太出众,好像用光了司马家所有的智商,导致他们的后代远不及他们三人。话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后,东吴尚在,却整日纵情声色,不求上进,幸好西晋名臣张华最后劝说司马炎定策伐吴,才消灭了这一大隐患。那么张华是如何说服司马炎派兵出征伐...
2020-05-30804阅读全文 >>世界上最酷的木乃伊,身披袈裟头戴墨镜(木乃伊中的犀利哥)...
2020-05-30134阅读全文 >>伴随着基础科学的发展,知识的鸿蒙渐渐开启,量子力学的出现于相对论一起,并称为现代基础物理学界的两大支柱,诸如核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等都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而发展。 人类的恐惧...
2020-05-30988阅读全文 >>记者10日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文物管理所了解到,当地大树镇近日 发现 一座 宋代 古墓。 达川区文物管理所所长潘洁介绍,这座石室墓是大树镇在拓宽乡道道路施工时发现的。接报后,文物保护单位及时前往 现场 ,对其开展抢救性清理发掘。 这座5月8日发现的宋代古墓位于大树镇 明星 村5组干家河边的明星水库 附近 。现场发现墓门仅余少部,墓室前部券顶因施工而被破坏,...
2020-05-30908阅读全文 >>说到袁崇焕其实现在争议最大的就是他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在先前的时候很多人反正说他是汉奸的,我们先不论这个事情,我们要说的就是他既然是汉奸,当时为什么不直接打开山海关呢?为什么不直接放清军进来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2020-05-30597阅读全文 >>唐伯虎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无论是在诗词方面,还是在绘画方面都有极高造诣。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才子却在会试中被传出考场舞弊的丑闻,以至于被贬为吏,落得终身不得参加科举的下场。那么,唐伯虎有没有在...
2020-05-30983阅读全文 >>